行业资讯
两年融资超15亿,疫情下爆发的心理健康赛道做对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2-09-12 浏览次数:491
当接到小区解封时间又要推后的通知时,小周对着手机默默发呆,他清楚地知道应该马上上网囤积些生活物资,但他却什么都不想做。此时,他感到了无助,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
疫情三年,类似小周这样的年轻人精神内耗似乎已成为一种时代情绪。疫情对每个人的心理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的恐惧焦虑感增加,有些人因为失眠和情绪波动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疫情导致的民众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行业近两年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行业角度看,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会推动心理健康行业的普及与发展。面对新冠疫情这种全球性的大事件,心理健康行业近三年时间做了些什么呢?
情绪处理,疫情催生出的一门好生意
过去,精神障碍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折磨,还要忍受社会歧视所造成的压力与困境,讳疾忌医,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自然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认识到精神障碍也是一种疾病,开始重视并参与治疗。
如果照此路径,心理健康行业会像其他行业一样,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疫情这只黑天鹅,让这个原本处于缓慢增长的行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据《中华精神科杂志》在疫情爆发期间,对国内近15000名普通民众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人群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53.5%,其中轻度抑郁占29.3%,中度抑郁占14.0%,重度抑郁占10.1%。而人群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44.6%,其中轻度焦虑占27.8%,中度焦虑占10.2%,重度焦虑占6.6%。
疫情的出现,加剧了人们原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同时媒体的大力宣传也让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正确的认知。因隔离、患病而产生的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而产生出的心理健康呵护需求大幅增加。
据2020年全球健康研究所《定义精神健康经济》报告显示,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10亿美元的规模。业内人士预估,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市场规模约在300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相关的服务如春笋般涌现。各路资本也看见其中所蕴含的机会,开始入局。
资本陆续入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动脉橙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心理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融资24笔,累计投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身影——2021年9月,字节跳动领投了心理健康数字化服务平台好心情2亿元的C轮融资,刷新了当时国内心理健康赛道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在海外,心理健康市场同样受资本青睐。据海外机构Fierce Healthcare统计,仅2021年,心理健康领域的初创公司累计融资额就达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39%,LifeStance与Talkspace这样的独角兽公司更于去年先后在美股完成上市。
数字化赋能心理健康服务
与常见的生理上的疾病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不依赖仪器设备的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验,而是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医生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表述,依托医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
这一特征使得数字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拟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精神科互联网诊疗的专家建议》中明确指出:与内、外、妇、儿等科室的病种相比,精神心理疾病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连续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而更适合互联网诊疗模式。

疫情后政策助推心理健康互联网医疗发展
从需求端的角度考虑,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方向让心理健康服务迎合了用户的需求。
对C端用户而言,对于心理健康服务会有几点顾虑——价格、效果及周围人的看法。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可以用多种形式教育客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当用户认识到了服务的价值所在,自然会认可付费模式,而互联网天然的属性使得隐私问题有所保障。
数字化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双方的碰撞使得心理健康的千亿市场迎来爆发,并且带动了行业多个细分赛道的发展。
心理健康行业的四个发展趋势
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未来,心理健康行业或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01. 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催生培训服务
心理学专业人士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疫情后,人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需求场景正在扩大。心理学专业人士在政府、媒体、科技初创公司及其他很多领域,都扮演着比过去更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心理学家有能力在各种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心理咨询行业为例,目前行业并没有权威的职业培训体系和相关基础设施,相关培训工作主要是由头部心理咨询平台企业和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各自在做。对于有志从业者来说,培训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和经验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实际参与。
因此,具有更多资源的头部互联网心理健康平台更具竞争力。但也有愈见、铂瑞思教育等专注于职业资格及技能培训的企业参与其中。未来,随着需求端的持续增长,人才的需求也会持续加大,一套权威的职业培训体系就越不可或缺。
02. 垂直细分领域迎来机遇
疫情的爆发,使得心理问题发生率和心理治疗服务需求量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儿童群体。根据美国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 CDC ) 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3~10月,与2019年同期相比,5 至 11 岁儿童中关于心理问题相关的急诊就诊量增加了 24%,12 至 17 岁儿童则增加了 31%。
以儿童孤独症领域为代表的,垂直细分心理健康赛道或将迎来高速发展。
儿童孤独症患者中,假性占比较高,只要干预及时,假性孤独症的孩子们是有康复希望的。因此,这个细分赛道在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家长们的刚性需求、康复机构的相对缺失等因素的叠加下,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
心理健康及情绪管理都是在服务过程中让用户接受正向信息,而这些信息内容未来会跟智能硬件之间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VR技术为例,透过虚拟世界不仅能模仿物理世界的感受,并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真实世界无法经历的体验,目前已被运用于抑郁、焦虑、失眠、自闭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评估与治疗。像国内的心景科技就在使用VR技术进行精神心理治疗。
像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手表,可以通过传感器得到生理指标,结合简易便捷的情绪测试,生成情绪报告,引导自我减压训练。数据同时上传至平台端,实现远程心理干预、危机预警等功能。
此外,好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态。可穿戴设备在睡眠监测,精准量化睡眠过程、评估睡眠质量,改善睡眠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据动脉橙的统计数据,疫情后的2021年,国内关于数字心理健康的融资金额达到1.86亿美元,相比2020年的2900万美元翻了6倍。足以窥见数字心理健康赛道的火爆。
2015~2021年数字心理健康融资概况,数据源于动脉橙
这类企业的业务覆盖精神疾病类(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 恐慌症等),行为和认知障碍(戒烟、酒精滥用障碍等),同时包括冥想、慢性疼痛、心理性失眠等。通过过打造数字疗法、远程医疗/在线咨询、智能硬件或线上社区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2021年,LifeStance、Talkspace和Pear Therapeutics三家美国数字心理健康企业成功IPO,也成为这个行业火爆的注脚。受他们影响,全球数字心理健康领域开始向基于游戏治疗的数字疗法和线上轻度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方向发展。
例如从2015年~2021年,全球共有基于游戏治疗相关融资事件共26起,其中12起都发生在2021年,融资总额近3亿美元。这是因为在疫情背景下,全球首款电子游戏产品FDA获批。基于技术创新的新兴公司看到了此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迅速推进。
与海外已经有一定市场成熟度的远程心理健康赛道相比,国内的市场教育因大众认知、起步时间晚等因素而发展较慢,但以社交平台等更偏消费“轻量级”的心理健康平台正在兴起。
疫情的蔓延加剧了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和数字技术的融合虽然产生了很多新颖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卫生资源有限、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低、临床诊疗依从性差的现状,但未来,医疗保健在向大健康发展,关注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心理健康行业同样如此。心理健康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将更多干预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行为,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如今的火热只是开始,未来数年,我们会迎来这条赛道的黄金发展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